您当前的位置:双碳中心> 详情

面向“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路径研究|“双碳”目标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在联系

2023-06-25 10:5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即“双碳”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也对推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治理的实现过程之一,国土空间治理是对国土空间系统内各要素的分类治理,治理的主要对象是空间,通过制定空间的发展战略实现空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对区域内生态、农业、城镇、海洋空间各要素的系统治理,工程内容上涵盖了土地综合整治、矿山修复、海洋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人居环境提升与生态修复等方面。


一、“双碳”目标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在联系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对全国“双碳”任务提出了指引性的要求,综合来看,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强调了规划引领对“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将“双碳”融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与重大工程中去。二是要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设城市生态和通风廊道,优化城镇绿色空间,提高绿化水平。三是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在生态修复的专项规划中进一步强化用途管制。四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


二、“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工作导向


基于上述“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要求,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涉及的各主要内容与重点工程,基本可以确立三个层次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双碳”工作导向,以此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确定基调。


一是功能修复导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是解决国土空间范围内的生态问题,聚焦于在人类活动下受损的国土空间区域,评价区域的生态退化程度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挖掘省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存在的能源消耗等问题,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考虑降碳减排。


二是韧性提升导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提升生态系统的生态韧性是客观需求,以生态修复工程来全面增强生态系统的自身抵御力、适应力及恢复力。基于“双碳”目标,恢复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自然韧性是实现碳中和的现实需求。


三是价值实现导向。“双碳”目标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核心目标上是一致的,本质都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实现功能修复、韧性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碳汇的过程。


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一)面向“双碳”目标的规划指标体系


浙江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在规划目标制定上,与碳达峰2030年、碳中和2060年目标年份在时间上存在交叉性,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相关目标、指标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通过协同碳中和目标指标,落实低碳发展要求,合理设置规划指标,制定促进低碳排放的目标愿景。浙江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设定目标与指标时,将“绿色”“生态”“低碳”等概念融入目标定位,引领生态修复方向;进一步增加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及目标值,如“森林覆盖率”“新增生态修复面积”等,通过严格的指标考核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工作,如碳减排、碳汇等,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二)面向“双碳”目标的重点修复工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各项工程设计的底层逻辑与碳汇过程是趋同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各项工程设计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人居环境提升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国土空间绿化美化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1. 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以浙江省为例,经过多年的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田整治增加耕地数量与质量,增加生态碳汇,稳定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在严控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村庄用地的节约集约,实现村庄布局的合理与节能,全面降低村庄范围内的碳排放。基于建设用地的腾挪与转化促进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的腾挪并促进产业项目的落地,提高城镇范围内的固碳水平。


2. 海洋生态修复。海洋具有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并将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能力,海洋生物也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针对沿海地区,开展“蓝色海湾”、红树林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工程建设,系统性地对海草床、红树林、盐沼等海岸带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以稳固海洋生物的固碳能力。


3. 矿山生态修复。矿产的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内的碳源生态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废弃矿山的存在也是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对区域内生态环境产生的损害。长期以来矿山生态修复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关注较少,基本以经济条件为制约,考虑以较低的成本完成矿地复垦。“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结合绿色低碳的理念,综合提升矿区土壤和植被的弹回功能,构建碳区生态廊道,以实现减碳固碳。


4.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的增汇作用与建设领域的减排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一般以流域、山体等完善的生态系统为基础开展修复工程,包含山地、流域、森林、农田、湖泊、草原、海洋、土壤等各类要素。通过系统修复,不断提高项目区范围内森林、海洋、流域等地区的固碳能力。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但最终的成效也会体现在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与减少碳排放建立有机的联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合理安排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生物尤其是植物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从而提高固碳能力。


6.城镇人居环境提升与生态修复。城镇人居环境提升与生态修复具体包括扩大城镇绿地规模,构建城市公园、城镇空间生态功能和都市景观品质提升等方面。在城镇建设中进一步强化生态理念,促进创新技术应用推广,例如在杭州市城区内五常湿地的修复中,最大限度保留湿地原有生态系统,水域内保留木桩、木渠,减少环境影响与碳排放量。


(三)面向“双碳”目标的支撑体系


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实施支撑长效体系,完善政策制度、科技支撑、监测预警、技术标准体系,确保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政策制度的制定主要体现在将“双碳”目标的实现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成效考核制度中。在财政的投入和金融税费等资金支撑方面向能有效固碳减碳的工程与项目倾斜。科技支撑体系中要构建能促进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探讨并建立适用于省、市、县三级的标准规范。监测预警体系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底线为基础,严格控制建设强度,通过监测与监管稳固现有生态、农业空间的固碳效果。


四、结语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和过度开垦,从而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生态修复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优化,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韧性,减少碳排放的风险和潜在影响。其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优化,包括恢复植被、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增加碳吸收能力,特别是恢复森林等生态系统,可以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第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和优化,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包括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有助于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长期目标。



来源:环境生态网

微信公众号

  • 通讯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25号西清公寓702
  • 联系电话:0311-66033187 88880356
  • E-MAIL:hbjnxh@163.com    邮编:050081
Copyright 2021 河北省节能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冀ICP备 15028331号-1      技术支持:领行网络